2009年9月5日星期六
学生习作回顾
什么是幸福?
指导教师 史静梅(哈维中文学校教师)
我们哺育子女成长,陪伴他们读书上进。我们把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都尽可能地满足我们的孩子。我们欣喜地看着他日渐长大,走进人生的青春… …你这颗拳拳慈爱之心和他那颗稚嫩的心碰撞过吗?沟通过吗?他是否理解你的辛苦?他对你的给予是否感恩?他体会什么是幸福吗?为什么倍受父母珍爱、衣食无忧的孩子时常会误入歧途?为什么学业有成的天之骄子会以身试法?以下是几位青春期少年读完了张洁的《挖荠菜》、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和《新世界时报》的《曾经看似幸福的生活--朋友记忆中的陈丹蕾何雷夫妇》后,对幸福的一点感受。在此与父母共享!
苦 难
小作者 李沛施(16岁)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按这个逻辑说的话,苦难大概就是幸福之父吧!我认为幸福源于苦难。因为,我们享受来到这个世界的新鲜感之前,我们的母亲曾经怎样痛苦地让我们出世。当我们在享受香甜的美食之时,我们的父亲又是曾经怎样做牛做马付出艰辛的劳动!
我认为,幸福根本没办法“珍惜”,只能“回味”。幸福根本没办法“鉴定”,只能“体会”。幸福在常理上讲,我们都认为它令人赏心悦目,可是幸福并非不夹杂任何挫折与失败。
我们认为父母和师长的关怀与教导是幸福,可是关怀与教导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代表着训斥与唾骂。挨训受骂之时的我们,只能沉浸在忧虑与恐惧之中。哪怕再多那么一丁点的思想与精力,我们也会去思考父母或师长们的话;也不会去“提醒幸福”,至少当时不会。因为在这之后,我们有无数个夜晚来自我安慰:我是幸福的,至少还有人在乎我的毛病。
高明的心理医生,可以说得心理疾病患者灵魂出窍,可却永远不能根治其病。因为,一个灵魂从来就不能改变另一个灵魂。什么都能有专家,唯独心理问题不可以。
幸福你随时可以拥有,因为它只是你心灵中的一个想法,头脑中的一种意念,而且和“年轻”一样,它是情感活动中的一股勃勃生机。
幸福既然是心理体验,那当然也就无法被“专家”所“鉴定”;而只能以心灵对其进行触摸。
这就是幸福,在人类情感与思想世界里与苦难结合最紧密的物质。
幸 福
小作者 张君萧(15岁)
“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我对这个问题没有太多的想法。
每个人有不同的幸福观。一个穷人觉得有东西吃,有衣服穿,和有一个地方住,就很满足了。他会认为得到了幸福;一个中等生活的人,觉得有一个好家庭,有一份好工作。可以享受平平安安生活,已是幸福;假若一个富人他觉得幸福是自己拥有一个好的公司,手下有一些好的人才,和一个出色的孩子-- 继承人。才会满足。
但幸福永远不会这么说。比如,一个穷人,用自己的努力,当上一个富人。通常是幸福的,这人觉得世上的苦也差不多尝试过一半了,这时,他们会保护维持这种幸福;一个中等人,如果努力了当上了富人,这人会慢慢享受这段幸福;当一个人一生下来就是富人了,他并不知什么是幸福,尽管幸福就在他身边。他们消费幸福的方法,是享乐,挥霍。
我想,唯一可得到幸福的方法,是知道苦难是什么?
幸 福
小作者 张诗蓉(14岁)
幸福对每一个人来说,就是开心愉快的时候。在《提醒幸福》这篇文章中说到:“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所以呢,幸福也就是当我们身心愉乐时,例如见到老友,出去游玩,等等。在《挖荠菜》这篇文章说到:“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 …”作者小的时候因为生活贫困,在偷食物时,被地主的管家追打,因此,在挖荠菜时,身心非常愉悦。因为没人会去追她,是她童年最幸福的回忆。由此可见,幸福有时豪华、有时平凡。
要得到幸福,既困难又简单。有时可以以最简单的方法得到幸福,例如挖荠菜。但失去幸福主要是因为人们忽视幸福。“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过去很远时,拣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她。”另一种情况便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就像《挖荠菜》的作者,她试着提醒自己的孩子们,去珍惜幸福--他们现在的生活水平。
幸福是所有都想要得到的,却并不是所有的人知道怎么珍惜。作者张洁和毕淑敏通过她们所写的文章,希望下一代的人能珍惜把握幸福,珍爱生活!
订阅:
博文评论
(
Atom
)
没有评论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