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文学校和公立学校汉语教学比较浅谈(简稿)
巴尔地摩国际学校, 哈维中文学校教师 史静梅
各位朋友:大家好!
罗贯中1500年前在他的《三国演义》开篇时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们知道世界几多强大一时的王朝,和不可一势的帝国,都灰飞烟灭了。有的甚至不留痕迹地消失了。而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却分分合合,生生不息。是因为我们有我们民族自己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深深地凝聚着我们,走过苦难,战胜外侵!经过苦难它让我们更加坚韧;面对外族的侵略它让我们万众一心,前仆后继,战无不胜。它使我们的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孟子在他的《孟子.尽心上》里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被后人给改成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是一样的。而我们中国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则:穷则独善其身,不达也要兼济天下。
一,教学原则比较
中文学校没有明确的教学原则,但施教教师的思维方式,深受中国文化和中国教育方针的影响;人的行为受文化道德制约。中文学校是中国式教学的延伸。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来自台湾的老师都熟悉的《弟子规》就是根据这句话编写的。简单的说就是先学做人,然后学做事。这是对读书人的要求。我们的师范教育的口号是:博学为师,徳高为范。几千年来,德育是我们教育的大原则!这种教育,有利于全民教育的推广,有利于增强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所以在中国说学区好,是指师资条件好;在美国说学区好是生源好。象张子桥老师,象我,我们这么好的老师,并不在所谓的好学区工作。美国公立学校只教书,不育人。育人是社会的责任;人的行为由社会法律约束。尊重孩子的选择,任何教师都没权力勉强孩子学习。老师必须要把同一班的孩子分成不同的等级来教。这种教育有利于培养精英。如比尔.盖茨;戴尔的创始人戴尔;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思。不利于普及大众,容易造成两极分化。
二,教学对象比较
中文学校主要是亚洲孩子,大多是华裔,多有良好的中文背景。孩子们多是因为父母的意愿被送来的,他们的使命是掌握继承语;美国公立学校学中文的孩子,来自喜欢中国文化的纯美国家庭,或少数它国家庭,没任何中文背景。纯粹是因为孩子喜欢才来学校学中文的。如:明年我们学校一个新生来参观学校,妈妈已给他报了法语班,但他说喜欢中文班,要求妈妈当场给他改成了中文班。
三,教学目标比较
中文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听,说,读,写都练。老师和家长注重认多少字,听写是每课必做的工。(我是怎样听写生字的?)美国公立学校的教学目标注重用,以日常交流为主。不但学中文语文,也学中文数学,中文科学等。
四,教材内容比较
中文学校的老师特别注重教材。有的老师和许多家长以为中文学校的孩子们,不喜欢学中文是教材的问题。这是深受我们中国教育传统因素的影响。国内的教材选择,受制约于我们的考试制度。从历史上看,我们几千年来的读书人,一直都学“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另外的一经,《乐经》秦末亡于战火)。
现代的中国社会,开始是各省自己编教材,后来又改成了现在的全国统编教材。
中国教材的好处是:它体现了我们是统一的国家,统一的民族。他充分体现了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方针。也有利于普通话的推广。
美国公立学校的老师是以团队为单位工作的,他们靠团队的智慧,只选择生活中离孩子们生活最近的知识做教材,用团队的方式合作教课。讲水果单元,还是动物系列?他们每星期要给校长交一周的教学计划;每月要交一个月的教学计划:什么时间讲什么?怎么讲?大家共同商量,资源共享。因天天在学校,与同事随时互相指正。所以公立学校的新老师成长得很快!
中文学校学中文有教材的好处是:教材的语言是比较规范的,中文的逻辑,语言规律传承的规范,系统性;语法常识的正确性,文化知识的准确性。中文信息的大量性。从低年级教材特点看,《标准中文》,只强调知识文化性,不强调德育;《马立平教材》德育的内容比较多;所选教材反而更多地教孩子们怎样为人处事。也就是教孩子们更多做人的道理。他们能在很短的时间学比较深比较多的中文知识。
美国公立学校,只有教学大纲,没有统一教材;课本是参考书。这种方法,可能是保持孩子们的活力的一个有效因素;我去波特马克一所公立小学观摩,有位老师告诉我:我们校长最讨厌老师在教室里教书;如果你天天在教室里领着学生念书,他就不要你了,他认为你根本不会当老师。老师要用你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学识去组织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内容;所谓的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不能局限于任何一本教科书。
公立学校的家长不懂中文,怎么关心孩子的中文学习呢?那就是情感关心。例如:1,请假带孩子去很远的地方,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区的中文活动,如从巴尔地摩到Rockville或孔子学院。2,从内心尊重中文老师,和老师背后的中国文化。 3,鼓励孩子用中文表达情感,检查孩子每天的中文学习,并向孩子学中文。五岁的阿米尔和送中餐的师傅交流,另这位师傅很吃惊!她妈妈很自豪,从不说自己孩子聪明,到处去和人说孩子的老师教得好!4,给孩子提供与中国文化有关的书,CD,物品。
如果说中文学校的老师是奔忙于“传道”“授业”的阶段;那么公立学校是要求老师们传给孩子们“解惑”的办法。因此,公立学校的孩子们课余时间不是在做习题;而是自己在探索,研究。因此,看上去他们学得也轻松快乐!喜欢来学校。
没教材,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就是这些老师授课的语言不统一;给孩子们造成混淆;或困惑。如,钱的故事:3月2日,一年级小朋友上厕所,安静整齐地坐在楼道里。有位来自台湾的男老师,看小朋友很乖,就掏出一美分给孩子们看,问:“这是什么?”女孩回答:“钱。”男老师说:“不对!是铜板!”女孩儿不作声;他又掏出一元票问:“这是什么?”小孩马上回答:“一块钱。”男老师说:“不对!这是纸币!”孩子们一脸茫然。我认为孩子们没错;不对的是老师。并不是老师的话错了,而是身为老师的行为错了;在孩子的眼里老师的话总是对的;老师不能在这么小的孩子面前说反话;也不能用这种方法逗美国小孩子们。我举这个例子,不是为了批评老师,而是想说一些日常用语一人一种习惯的变化等。在幼儿教学中,要有选择。避免语言不规范,把错误的发音交给学生,以讹传讹。甚至有语法错误。“在语文课教孩子们的主要段落里,名词和动词用连词(和)给连接起来。”我们在异国他乡,没有充足的工具书,我们最喜欢到网上,或刊物上找材料辅助教学。可有时网或刊物上的东西竟是错的。如我们最喜欢的北美月刊《学语文》里也经常会有各种错误。如:2009年12月(中级版总第84期)11页,俗语介绍的《打破沙锅璺到底》的“璺”是用我们汉语“粘连”的修辞手法粘连出问答的“问”字。直接写成“打破沙锅问到底”是属于语文知识性错误。如国内出版的儿童科普读物《小太阳系列丛书》—— 儿童巧妙问答一书中介绍的“银杏”(一亿七千年前,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孓遗植物”,所以,被称为“珍贵的植物活化石”,我国各地都有银杏,四川最多,他们叫它“白果”。)印成粉红色;含羞草画成芦荟的样子;棉花长在树上;雪莲画成粉红的荷花都是不该出现的知识性错误。我记得魏玉芝老师曾说:中文老师要有一定的知识素养!是非常正确的,只有老师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素养,才会有能力辨别网和刊物的知识正确与否?才能去伪存真。给孩子们传授正确的知识。
五,教学态度比较
中文学校是义务性的,每周两小时教学。老师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主观性较强。教师队伍中互相沟通交流较弱。
公立学校是全时的工作,老师付出的时间较多。我有一位朋友在华盛顿育英学校,她去年周六从没休息过,都是在学校备课。每天工作更是披星戴月。老师们的协作性较强。老师之间较放得开,因为他们深知自己团队的工作效果,直接关系到学校在竞争中的生存。所以他们都很付出,资源共享,困难共担,如:我们二年级的老师病了,学校请了位代课老师,学前班的老师就主动将这班最调皮难管的孩子,领进了自己班,帮他管了一天,结果这孩子就喜欢上了学前班的老师。抽空总想去学前班探望一下老师。公立学校的老师就是这样齐心协力地工作!
六,教学手段比较
中文学校是集资,不盈利性质的。所以教学条件较传统,较简单。许多老师要自己创造条件,完成好自己的教学。去年在全美中文学校年会上了解到:少有象哈维中文学校这样,每次,每间教室随时都可信手使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就平均水平来说,公立学校教学环境稳定,教学设施完善。
七,教学管理比较
中文学校是朋友式的管理;让刚从中国学校来的老师感觉,它更象一个小社会或华人社团。学校的教学工作,只是工作的一部分。教学工作多以尊重老师们的群策群力为主。人情味较浓。因为都是义务性的,所以教学评估也不那么严格。大家期望的好校长,多少有点象中国的好校长:看其是否是?为大家服务的公仆!美国公立学校管理是以法管理。校长是个“角”,一言九鼎。以学校的法规制度说事儿。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都很严格。如果他觉得你力不胜任教学工作,他就劝你另谋高就。我看了我去年校长给我评估的有三个大部分23项评定成绩。
八,教学方法比较
比较了半天,我个人感觉最大的不同还是:中文学校的孩子们多数不喜欢学中文,中文学校的孩子们喜欢下雪不去中文学校;而公立学校的孩子们非常喜欢去学校学中文,有的竟喜欢和自己的中文老师呆在教室里,不愿去外面课外活动,不愿到外面玩。那老师的条件是,在教室里可以,但必须讲中文;不可以说英语。小孩子们就把所学中文全部拿来说。最后说得没话了就唱中文歌。
为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是教学方法不同造成的。换一句话,也就是说我认为孩子们喜欢不喜欢中文?是看老师怎么样教?是人的问题。而不是教材这个物的问题,是看老师怎样驾驭教材的问题。孩子们喜欢中文,最初是喜欢这中文的传播者—— 我们的中文老师。 这也是我今天要和大家交流的主要内容。
中文学校对老师过去的工作经验要求不那么严格。有的老师是出于奉献的心理,服务社区的意识;也有的象我们的马立平博士就是出于和大家分享自己“女儿”学中文的经验;有的老师是在国内有教师工作的经验,有师范专业素养,身上保留着无私奉献的蜡烛精神和很强的责任感。习惯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些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是期望每个孩子都共同进步!都得A!可生在美国,接受了美国公立学校老师启蒙的华人幼儿们,早已习惯了美国公立学校老师的上课方法。无论如何他们都不理解为什么中文学校和自己的公立学校的老师是那么的不同?
美国公立学校更注重学校的工作经验。特别是中小学工作的经验。他们并不认为大学老师资格高于小学老师。比如:我们巴尔地摩市教育局,聘的教师。以前在自己祖国在大学的工龄,两年折成一年;中小学工作工龄含金量更高,一年算一年。 公立学校注重师资培训。公立学校的老师不仅要经过规范的教育专业培训之外,还要定期停课参加本校,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局)乃至全国的教师培训活动。去年我们除了参加许多培训,还参加了Ruby老师组织的一次非常特别的培训计划——在麦可当纳学院。这次培训,我有重大收获,就是完成的一个作业,竟是我自己有生以来的第一个汉语教学博客。公立学校这些频繁地培训,有效地引领着老师不停地加油充电,及时了解时代最新的教学讯息和教育技术。使老师不被时代所淘汰。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公立学校敦促老师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过程,也是敦促老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
美国公立学校强调五个C的教学方法:
1,教学强调交流能力的培养。
每个孩子见了生人,都会用中文:你好!你好吗?打招呼。在中国我们上课,是很神圣的,谁也没权打断上课,校长,教务长来了我们该怎么上课,还怎么上课。这叫“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会受到表扬。因此我们在中文学校上课,家长在教室里进进出出,我们师生都专心致志上课。
公立学校就不同了,平常不允许家长随便进教室。如果师生在教室里的任何时候,来了客人,学校要求都要停下来用中文和客人打招呼,问好!学前班的小朋友,每周一早晨用中文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周末做了什么?“我和爸爸,妈妈去看动物。”“我和我的爸爸,妈妈弟弟去了纽约。”“我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在外面玩。”周五下午放学前,是向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东西的时间。但所有小朋友必须用中文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东西。“这是我的两只小狗。”“这是我的猴子。”“这是… …”一年级的小朋友,告状时一定要用中文,否则老师不予受理。“XX不关水。”“XX打架。”“我和XX,在外面玩的时候没哭,史老师说给我们一颗星。”所以公立学校的孩子们不懂什么叫认生。可以和不相干的人谈天说地。
2,强调讲知识时,不能脱离文化背景。这也是美国国家多元文化的原因。去年过完中秋节,我在中文学校问学生:都谁在家吃了月饼?许多孩子都举手了。我问他们为什么中国人中秋节吃月饼?他们说不知道。我很吃惊随口问:你们吃月饼时,爸爸,妈妈没告诉你们吗?三十来个孩子异口同声地说:“没有!”坐在教室后面的十几个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都笑了!我知道自己失言了,赶紧说:“你们的爸爸妈妈知道老师会告诉你们,所以没跟你们说。”可我心里想的是昨天(周六)给一个华裔孩子家教,讲中秋节,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当然更深的吃月饼杀鞑子,我没讲。这孩子说:我知道这些故事。我反问她:是谁给你讲的呀?我满以为是爸爸妈妈或奶奶给他讲的。没想到她说是在公立学校的阅读课,美国老师用英语给我们讲的。我们的书上有这个故事。我们华人的后代,却是从美国老师那第一次听到自己祖先的故事。虽然我感觉不太幽默,但他让我深感公立学校对多元文化及其历史背景的尊重。
今年,我们中国春节赶上下雪,雪后第一天回公立学校。每一个走进大门的巴尔地摩孩子,看见窗上新贴的剪纸和迎门新挂的红灯笼说:中国新年!尽管他们没和中国家庭一起过年。这就是因为公立学校更注重文化背景的教育产生的效果。
3,强调知识的联系性。就象我们中国,好的老师讲课会举一反三,好的学生学习会触类旁通。公立学校强调知识的联系,是为了让学生所学知识,不断丰富,不断加强。从而在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用教日历的录相)
4,强调比较的教育方法。(中文科学课图片)
5,强调得到社区的支持。就是强调教学要与社会紧密结合,要得到社区的支持,有点象我们在中国读书时代的开门办学,或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似的。我们的学前班的小朋友为汉语桥比赛,作表演嘉宾,表演相声《答非所问》。这个班的任何一个小朋友都可以表演一个甲,乙角色。鼓励孩子们参加社区活动,为了了解社会,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还有哪方面需要完善或改变,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为将来长大就业作铺垫。将来成为社会需要的好的工作人员。最后也请大家欣赏一下我们的一年级小朋友,参加社区庆祝中国新年活动表演的《三句半》,这个节目,这个班的任何一个小朋友也同样可以表演任何一个角色。
后记:我今天有幸参加这个盛会,受大华府中文教师协会的委托,就是从一个两种教学的目击证人的角度,和两种教学的实践者的角度。试图将我看到的,感受到的,两种不同文化影响下形成的不同的教学陈述给大家,与大家讨论。意在取他家之长,补自己之短。使我们的中文教学,更加乐在其中!不当之处希望能得到你真诚的指正!谢谢!
相关网页连接:
http://clta-ncr.com/2010%20spring%20conference%20resouces%201st%20page.htm
相关图片连接: